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文学史 宋代文学 苏轼

    星期一发布古代汉语,星期五发布古代文学。    



提示:古代汉语文学QQ群[2](314120068)、古代汉语文学QQ群[1](933201038)中有高清PDF版《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学》《说文解字》《古代汉语词典》等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历史书籍300多部可免费下载。很多难以买到的书群内都有。
文末有QQ群二维码。

~●~●~●~●~●~●~


——以上内容非正文——








◎袁行霈版◎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四章 苏轼




第一节 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


一、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二、以儒学体系为根本,浸染释、道思想是苏轼人生观哲学基础。

三、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结合,人生态度乐观旷达。

四、黄州、惠州、儋州的贬谪生涯使苏轼深刻理解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逆境促成其创作。



第二节 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


  善于翻新出奇的议论文 叙事、抒情、说理三种功能的完美结合辞赋和四六

一、自然与雄放。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推崇韩欧。独特性:

(一)认为文章的艺术具独立价值,并不仅是载道工具,其表现功能是精神活动高级形态:“物固有是理,患不知之,知之患不能达之于口与手。”(《答虔倅俞括》)

(二)苏轼的“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规律;主张文章应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提倡艺术风格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

二、兼收并蓄的艺术气魄。苏轼散文多姿多采的艺术风貌:

(一)渊源:孟子和战国纵横家雄放气势、庄子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

(二)表现力高,风格随着表现对象不同而变化自如,自然畅达;

(三)韩文靠雄辩和布局蓄势等手段取得气势的雄放;苏文靠挥洒如意、思绪泉涌的方式达到同样目的,气势雄放,语言却平易自然。

三、议论文。

(一)早年史论有较浓的纵横家习气,有时故作惊人之论而不合义理,如《贾谊论》《范增论》;有许多独到见解,如《留侯论》《平王论》见解新颖深刻,富启发性。

(二)早年政论文也有类似风格特点,之后纵横家习气遂减弱,如元祐后的奏。

(三)杂说、书札、序跋等。善于翻新出奇,形式活泼,议论生动,往往夹叙夹议,兼带抒情,以艺术感染力加强逻辑说服力,更具美文性质。如《日喻》《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四、叙事记游之文叙事、抒情、议论功能交融,如《石钟山记》。

五、苏文以“辞达”为准则,当行即行,当止就止,很少有芜词累句,如其笔记小品,如《记承天夜游》。

六、辞赋和四六。

(一)辞赋继承欧传统,更多融入古文疏宕萧散之气,吸收诗歌抒情意味,如《赤壁赋》《后赤壁赋》。

(二)四六。任职时制诰浑厚雄大;遭贬后表启真切感人,如《谢量移汝州表》。

第三节 苏轼的诗

一、对社会的干预和对人生的思考。

(一)批判现实的主题。

1.常把耳闻目见的民间疾苦写进诗中,如《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雪复作》写北方遭受蝗旱之灾的农民;《送黄师是赴两浙宪》写南方水灾侵袭下的百姓等。

2.对社会批判未限于新政或眼前,抨击封建社会弊政陋习,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如《荔支叹》。

(二)善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从平常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中见出深刻道理,如《题西林壁》《和子由渑池怀旧》,自然现象上升为哲理,人生感受转化为理性反思,哲理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表达出来。类似作品如《泗州僧伽塔》《饮湖上初晴后雨》《慈湖夹阻风》等。

二、 乐观旷达的精神。

(一)在逆境中的诗篇有痛苦愤懑消沉的一面,如《寒食雨二首》。

(二)更多表现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如《初到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东坡》(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食荔支二首》之二(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三)乐观精神的核心是坚毅的人生信念和斗争精神,故苏诗笔势飞腾,辞采壮丽,无衰疲颓唐之病,如《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三、对艺术技巧的娴熟运用和超越。

(一)比喻生动新奇,如“春畦雨过罗纨腻”(《南园》)、“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百步洪》。

(二)因用典过多,遭后人批评;多数情况下用典稳妥精当,浑然天成,如安慰落第的李廌说:“平生谩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

(三)对仗精工、活泼流动,构思打破常规。如“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过永乐文长老已卒》)。

(四)超越技巧,挥洒如意,毫无锻炼之痕。如《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四、 题材广泛、表现力强—清赵翼:“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瓯北诗话》)。

(一)临流照影,汲水煎茶等极平常事,如《泛颍》《汲江煎茶》。

(二)难处理的题材化难为易,如《续丽人行》。

五、诗主张兼收并蓄,审美情趣多元化;重视两种互相对立的风格的融合,提出“清远雄丽”“清雄绝俗”术语;主导风格是雄放,许多佳作刚柔相济,呈现出“清雄”风格,如《游金山寺》等,基本避免了宋诗尖新生硬和枯躁乏味这两个主要缺点。



第四节 苏轼的词


一、成就。

(一)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改革,最终突破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

(二)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二、苏对词的变革,基于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一)诗词一体的词学观。

1.晚唐五代来,词被视为“小道”。文人以游戏态度填词,认为词“方之曲艺,犹不逮焉”(胡寅《酒边集序》);柳永虽专力写词,推进词体发展,但未能提高词的地位。

2.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诗尊词卑观念。

(1)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词外在形式上虽有差别,但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一致。因此常将诗词相提并论。

(2)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理论依据。

3.为使词的美学品位能与诗齐,提出词须“自是一家” 的创作主张。

(1)语出《与鲜于子骏》,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

(2)内涵: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真实性情和人生感受。

三、扩大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主要方向。

(一)将传统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爱情之词扩展为性情之词,使词可以充分表现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如《沁园春•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江城子•密州出猎》(继范《渔家傲》后进一步改变了以红粉佳人、绮筳公子为主要抒情主人公的词坛格局,改变词原有柔软情调,启南宋辛派词人先河。

(二)表现人生思考,增强哲理意蕴。

1.人生短暂,命运易变,命运难以把握。“人生如梦”(《念奴娇•赤壁怀古》)、“世事一场大梦”(《西江月》)。

2.但未否定人生,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乐观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3.较完整地表现由积极转而矛盾苦闷,力求超脱、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继柳永、欧阳修后,苏词抒情人物与创作主体进一步同一。

(三)朝外在世界拓展。晚唐五代文人词生活场景主要局限于封闭性的画楼绣户、亭台院落中→宋柳永始将词境扩展到都邑市井、千里关河、苇村山驿等自然空间;张先则向日常官场生活靠近→苏词大力描绘日常交际、闲居读书及躬耕、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还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壮丽景色。

1.具奔走流动气势的,如“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满江红》);

2.清新秀美的,如“山雨潇潇过,溪桥浏浏清。小园幽榭枕蘋汀。门外月华如水,彩舟横。”(《行香子•湖州作》)

3.把对自然山水观照与对历史人生反思结合,在自然美中融注入历史感和人生感慨,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4. 借和谐宁静的山水,表现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如《西江月》(照野瀰瀰浅浪)。

5.前代词未关注过的乡村,如《浣溪沙》组词5首,多角度描写徐州乡村景色和生活情态;《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四)贡献: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

四、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以诗为词”。即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表现:

(一)用题序。

1.苏之前词多是应歌而作的代言体,词有调名表明唱法即可,故绝大多数无题序;苏把词变为缘事而发、因情而作的抒情言志之体,须说明词作所抒情志或事由。然而词体长于抒情,不宜叙事。为此,苏词多用标题和小序,使题序和本文构成有机体。

2.张先词题仅起交代创作时间、地点的作用;苏题序功能扩大:

(1)交代创作动机和缘起,确定词中情感指向,如《水调歌头》小序。

(2)与本文在内容上互补,如《满江红》(忧喜相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词序纪事,本文重抒发所引发的情感。

3.好处:既便于交代写作时地和缘起,也可丰富和深化审美内涵。

(二)词中大量用典,始于苏轼。

1.替代性、浓缩性叙事方式和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如《江神子•密州出猎》。

2.“以诗为词”本质上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束缚,把词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词主要供人阅读,注重抒情言志自由,遵守音律而不为音律所拘。因此,苏词挥洒如意,激情丰沛,想象力丰富,语言变化自如。虽多数词风格接近婉约柔美之风,但有相当数量作品体现奔放豪迈的新风格,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第五节 苏轼的意义与影响


一、在文、诗、词方面都达到极高造诣,堪称宋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二、意义:(一)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二)凡物皆有可观的审美态度。

三、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材,成就较大的有黄庭坚、张耒、晁错之、秦观,合称“苏门四学士”;加上陈师道和李廌,合称“苏门六君子”。

四、词体解放精神为南宋辛派词人继承,形成豪放词派,影响波清陈维崧等;散文,尤其是小品文,是公安派的渊源,影响清袁枚、郑燮。

 

 

 

——以下内容非正文——






古代汉语文学公众号编辑


~●~●~●~●~●~●~



【古代汉语】
王力《诗词格律》(全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全集 王力主编)

一简对多繁汉字表


兼词、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分
文言文的修辞
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常用文言文句式
常用文言虚词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唐宋词格律》导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姓”“氏”

复旦讲义|古代汉语
同义词和反义词(全文)
否定词和否定句(全文)

视频部分——
北大课堂(部分)
76 《左传》(十五 、十六)
74 《左传》(十三、十四)72 《左传》(十一、十二)古今词义的异同(全集)
通假字与同源字(全集)
古汉语常用字典、辞书、虚词(全集)古汉语常用语法、修辞(全集)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全集)北大课堂| 齐晋鞌之战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17 形声字与声符的语音关系(二)16 形声字与声符的语音关系(一)15 怎样判断入声字14 古文标点的要诀13 古书注解常用术语辨析12 古代汉语的“者”和“所”11 古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
10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09 同义词辨析08 引申义与假借义07 词的本义探求
06 常见部首解说(三)05 常见部首解说(二)
04 常见部首解说(一)
03 假借与通假
02 隶变
01 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武汉大学| 说文解字
导论
“人”类基础字形讲析
人身体器官类基础字形讲析
动物类基础字形讲析
植物与庄稼类基础字形讲析
自然界基础字形讲析
宫室与数目类基础字形讲析
服饰与饮食类基础字形讲析





【古代文学】
《唐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宋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唐宋八大家】韩愈(全集)
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全集)《中国通史》100集

北师课堂|古代文学史
19 《荀子》
18 《庄子》的艺术成就
17 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16 《孟子》
15 《老子》
14 《墨子》
13 《论语》
12 诸子散文概说
11 《战国策》的艺术特点
10 《战国策》的内容
9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2)
8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1)
7 历史散文的形成与《尚书》
6 诗经的艺术成就
5 《诗经》的内容(二)
4 《诗经》的内容(一)
3 古代文学史
2 原始歌谣与神话
1 《春秋》与《国语》

国学精品课|《左传》
秦穆公称霸西戎
晋文公重谋守信
齐桓公尊王攘夷
郑庄公小霸
《左传》 导读

北大课堂| 《孟子》精读
孟子的生命历程
课程说明


中国文学史
宋代文学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宋初文学
绪 论
隋唐部分
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李商隐
晚唐诗歌
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大历诗风
杜甫
李白
盛唐的诗人群体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绪论
魏晋南北朝文学
小说
辞赋、骈文与散文
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永明体与宫体诗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魏晋南北朝文学 陶渊明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晋诗坛
魏晋南北朝文学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秦汉文学东汉文人诗
《汉书》及东汉散文
东汉辞赋
两汉乐府诗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秦及西汉散文
秦汉文学 绪论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 屈原与楚辞
先秦文学 说理散文
先秦文学 叙事散文
先秦文学 《诗经》
先秦文学 绪论
绪论


唐诗巅峰:《春江花月夜》
必修1-5古代文学常识大汇总


齐晋鞌之战与华不注山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九)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八)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七)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六)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五)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四)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三)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一)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十)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九)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八)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七)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六)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五)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四)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三)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一)



原典
《左传》 10 重耳出亡始末
《左传》 09 子鱼论战
《左传》 08 晋国骊姬之乱
《左传》 07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 06 齐桓公伐楚
《左传》 05 曹刿论战
《左传》 04 臧僖伯谏观鱼
《左传》 03 石碏大义灭亲
《左传》 02 周郑交质
《左传》 01 郑伯克段于鄢
《诗经》 08 召南 小星
《诗经》 07 召南 摽有梅
《诗经》 06 周南 汉广
《诗经》 05 周南 芣苢
《诗经》 04 周南 桃夭
《诗经》 03 周南 卷耳
《诗经》 02 周南 葛覃
《诗经》 01 周南 关雎





中国古典文献学
16 《四库全书》
15 清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14 《永乐大典》
13 胡应麟与辨伪学
12 元明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11 宋四大书
10 宋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09 唐代佛经翻译
08 隋唐五代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07 魏晋图书编纂
06 魏晋南北朝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05 汉代经学今古文之争
04 汉代文献学成就
03 孔子文献学成就
02 先秦文献学的特征与成就
01 序言:文献与文献学


【考试】(部分)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九)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八)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七)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六)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五)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四)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三)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二)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一)

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全集)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考研真题

纪录片
纪录片| 《楚国八百年》
第8集 涅槃
第7集 变革
第6集 劫难
第5集 歧途
第4集 称霸
第3集 受挫
第2集 觉醒
第1集 初生
纪录片《汉字五千年》
第八集 芳华永驻
第七集 浴火重生
第六集 天下至宝
第五集 翰墨情怀
第四集 华夏心灵
第三集 霞光万道
第二集 高天长河
第一集 人类奇葩


~●~●~●~●~●~●~



延伸阅读:
格律本是规律,不用死记,学写诗词先学这七“律”
记忆入声字的方法

国学经典| 增广贤文 (珍藏版)
国学| 长相思,忆长安
经典国学100句,立即让你提高一层境界

礼乐是古代中国统治的政治手段?
“伯”与“孟”是嫡庶之别吗
这70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历史人物
韩非子为我们讲述的那些寓言故事
【文史】你不知道的锦衣卫
44首歌,速记中国古代史全部重要知识点
歷史有幾種讀法
“词学”源流演变考
先秦文学应该重新定位
北宋词与南宋词:不知迷路为花开
典◎27首词,速览宋词史(多图)

中国栽培水稻源自江西万年

古代汉语文学
“查看历史消息”方法(任选一):
1.可直接点击本文顶端标题下方的“古代汉语文学”;
2.手指按住下方二维码;
3.点击本公众号(“古代汉语文学”)右上角三个小黑点。





欢迎加入QQ群    
古代汉语文学[1]QQ群933201038


群内100多篇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专业文章;300多部正版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类电子书,群成员免费下载。(此群已满,请加古代汉语文学[2]QQ群:314120068)


QQ群内有300多部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等书籍PDF版书籍可免费下载;群内论坛有100余篇精选文章可免费学习。群内专业人士交流活跃。群成员构成: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相关方向考研备考的学子,古籍、古文、古代史相关研究人员。(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
古代汉语文学[2]:314120068
QQ群二维码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古代汉语文学[1]:933201038
QQ群二维码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以下为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欢迎关注“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study-CN,可搜索账号关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读以前的文章。

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然后关注)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


广告合作请直接在文末留言或者发信息给本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